热处理是冷作模具钢实现 “高硬度、高韧性” 性能的关键环节,核心工艺包括 球化退火、淬火、低温回火,不同牌号的工艺参数(如加热温度、保温时间、冷却介质)略有差异,但整体流程一致:
球化退火(预处理)
目的:降低钢材硬度(通常降至 HB200~250),改善切削加工性能;同时细化晶粒,减少后续淬火变形。
工艺:将钢材加热至 Ac1~Ac3(临界点)之间(如 Cr12MoV 为 850~900℃),保温 4~6 小时,缓慢冷却至室温,使碳化物呈 “球状” 均匀分布。
淬火(核心强化)
目的:获得马氏体组织,提升钢材硬度与耐磨性。
工艺:根据钢种不同加热至 800~1100℃(如 T10 为 780~820℃,Cr12MoV 为 950~1050℃),保温后快速冷却(碳素钢用水冷,合金钢用油冷,避免开裂)。
低温回火(性能调整)
目的:消除淬火内应力,在保证硬度的同时提升韧性(避免脆性断裂)。
工艺:加热至 150~250℃,保温 2~4 小时,空冷;回火后硬度通常保持在 HRC58~62,韧性显著提升。